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红楼梦研究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刘世德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红学”的名称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一则笑话:松江士人朱昌鼎只喜欢看小说,对《红楼梦》特别着迷。有朋友问朱昌鼎:“你为什么不研究经学?”朱答:“我也研究经学,不过我研究的经学,比别人的少一画三折。”繁体的经字少一画三折就是红字(事见均耀《慈竹居零墨》)。另外,李放的《八旗画录注》里有这样的记载:“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按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由这些记载,也可看出清代研读《红楼梦》风气之盛。
红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作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以考证派代表作、胡适的《红楼梦考证》的出现为界,一般又划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旧红学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此外,还有不少红学家从《红楼梦》本身出发,研究它的写作方法、文学特色、思想意义等。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是运用西方哲学理论对《红楼梦》进行全面评论,在红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部著作。

何谓红学沿革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清代晚期(据李放《八旗画录》载)。但当时仅是文人口中的谐谑语言,并非专指一门学问。到了20世纪20年代,俞平伯在其所著《红楼梦辨》中正式将红学界定为一门学问。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而言,红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即早期红学、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

早期红学

主要是对《红楼梦》进行评点、赞咏等。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评论者的别号,其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既是《红楼梦》的早期传抄版本,又是红学的最初源头。与脂砚斋同时评批《红楼梦》的还有曹雪芹的亲友畸笏叟、梅溪、棠材立松轩、松斋等,后来人们将他们在小说手稿或抄本上面的批语称作脂批(或脂评)。曹雪芹去世后,又出现过一批评点家,代表人物有王希廉、姚燮、张新之、诸联、涂瀛等,后人称他们为评点派。评点派在对《红楼梦》的艺术分析、美学评价和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辨别上有一定贡献。

旧红学

主要指索隐派红学。它不是对《红楼梦》作文学批评,而是对小说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政治的或人事的索“隐”,求索其中隐藏的所谓“真事”。如道光年间的孙桐生即认为贾宝玉是明珠之子纳兰容若,贾雨村是高江。戊戌变法时期,改革派人物把《红楼梦》界定为“政治小说”,索隐派于是大兴。代表人物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等。他们认定《红楼梦》是一部种族主义作品,其主要有3说:即纳兰成德(容若)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和康熙朝政治状态说。蔡元培所作《石头记索隐》集中表现了索隐派的观点。

新红学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用新方法对《红楼梦》所作的研究。代表人物为胡适、俞平伯。胡适运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搜集有关作者家世和小说背景的大量材料,由此明确肯定了小说作者是曹雪芹,查证了江宁织造府曹家与小说中人物、内容的相似之处,又据脂评线索提出前八十回为原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俞平伯则将考证方法进一步运用到文学研究当中。二人都坚持认为小说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新红学使《红楼梦》研究回到文学范畴,并对小说的作者和内容加以考证研究,得出了有根据的结论。

当代红学

1954年批驳新红学派代表人物和他们在研究中沿袭的实证主义方法开始了当代红学的研究。代表人物有李希凡、蓝翎。用文艺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红楼梦》是初衷,后来发展为政治运动则已不属于红学。50年代后期,何其芳的《论红楼梦》和蒋和森的《红楼梦论稿》在红学研究中有较大影响;60年代后期~70年代持续出现了“评红运动”,但成果不多;到了80年代,红学研究出现了色彩纷呈的局面。由于改革开放,观念更新,使研究工作开拓了新领域。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